2014年6月26日星期四

做農夫除了澆水、施肥,還有...


我每兩、三天便會到天台照顧我的「格仔田」,通常需要逗留一至兩小時。「格仔田」雖然細細,但要做的農務與一般農夫無異。真是好天曬,落雨淋,但我這個所謂農夫當然會挑適當的時段去做農務,我怕曬呢!香港的夏天又濕又熱,真的做到大汗叠細汗,並無誇張。除了不用澆水(因有專人負責)和犂田外,我對農夫的辛勞也有一番體驗,而且我相信在某些方面更有過之而無不及,像除虫,我是一條一條捉的。不獨是我,其實很多認真的農友也是(田細細,田主又緊張嘛)。真正的農夫應該沒時間這樣做吧!

我初學有機種植是去年七月的事,初階只是學種菜。這個夏天我學種瓜(之前種的青瓜死了,因被輪流的大雨和猛烈的太陽蒸曬,傷了根),現在有茄子、絲瓜和節瓜,還準備種苦瓜。其他還有薑(不需怎樣打理)、白通菜、潺菜和蕃薯葉(全都很耐雨水)。
 
絲瓜
 
節瓜

 
白通菜

蕃薯苗
 
這陣子做了撘棚工人,因我的絲瓜和節瓜要向上爬啦!認認真真的撘棚是投資,棚架可用上一段時間。
 
用竹枝和膠索帶撘棚,再加塊膠布擋雨


茄子不會爬,只需用竹枝固定主幹。這段時間要不斷加鉀肥

除雜草,修剪枯葉、病葉和除病虫害都是不斷要做的事,直至收成為止。講到除虫害,真是眼力和膽色缺一不可。經過差不多一年的訓練,我已經做到「快、狠、準」。我當然不會用手去捉,這是永永遠遠都做不到的事,幸有農具可幫手。雨水多,螺、蝸牛和專吃腐爛物的虫也多。螺和蝸牛會吃掉葉子,數目只是少量的話可以捉掉,太多便要在田的外圍四周灑除蝸牛用的粉。至於那些吃腐爛物的虫(與田較肥沃也有關),基本上牠們無害,只是數目不少,場面會令人不安,我只好把牠們一一消滅。不能只是放生掉棄,因為牠們會爬回田呢!同樣,螺和蝸牛也是。

勤力又認真的都市農夫不易做。
 
 

 

2014年6月25日星期三

精煉油 ( Refined Oil ) 是好是壞 ?


 「精練」、「精品」、「精心設計」、「精益求精」... 類似的字眼都給人優質、提升、好的感覺。可惜在油的世界裏,情況卻又不一樣。
我們日常生活都會接觸油類製品,尤其是植物油。植物油易被人體吸收,除了作煮食用途外,我們的清潔用品、護膚品和按摩油等都用上了植物油。

因為做手工皂的關係 (植物油是手工皂的主要材料 ),我現在很小心挑選植物油。。除了從價錢著手外,我們可以怎樣選擇優質的油類製品呢?

萃取植物油的方法大概可分三種 :-

1. 壓榨 - 所以我們有「冷壓油」(Cold pressed oil) 和「熱壓油」(Hot pressed oil)

「冷壓油」在壓榨時沒有加熱 (其實機械轉動時也會產生若干熱力),優點是能保全最多的養份,不含反式脂肪。但「冷壓油」不耐高溫,不穩定易變質。而且萃取量低,所以價錢較高。特級初榨橄欖油 ( Extra virgin olive oil ) 和初榨橄欖油 (Virgin olive oil) 便屬於這類。

「熱壓油」在壓榨的過程中會加熱。優點是萃取率高,經高溫處理的「熱壓油」,不易變質,但含反式脂肪,營養價值已所剩無幾。「熱壓油」的顏色較深,芝麻油便屬於這一類。

2. 化學萃取 - 我們稱這類油為「精煉油」( Refined oil )

「精煉油」需要經過化學工序提煉,所以沒有營養價值可言。同樣,「精煉油」耐高溫,不易變質,但含反式脂肪。

市面上一般適合煎炒炸焗,標明為“Olive oil ”的都是混合了 refined oil virgin olive oil (以作提味) 兩種橄欖油。我們要小心的是,兩者的混合便會有反式脂肪的問題,我們要謹慎選擇不要含大量反式脂肪的 olive oil,要仔細看一看營養標籤啊!(我之前有另一篇相關的分享 - 要好好利用食物的營養標籤)

3. 蒸餾 -  採用蒸餾的方法濃縮而成的「香精油」(Essential oil) 可用作香薰和按摩。
最重要的是,那些清清楚楚叫自己做“Refined oil ”或在成份表列明只含 “Refined oil  ”的橄欖油,便不要用來煮食或作護膚品啦!

2014年6月20日星期五

油醋沙律汁的無限可能 ( Unlimited possiblities of oil-based vinaigrette )


我的珍藏 vintage ad
 
夏天想吃得清淡又健康,沙律一定是首選。伴食沙律,我不喜歡多醬汁,但又不能冇。除了凱撒沙律,自已不會選擇 creamy heavy 的沙律汁,我只會選擇油醋汁。

用油和醋作基調的沙律醬汁其實很容易調製,不須到超市買,自己動手做,又新鮮、又平宜、更健康。仔細看看你的廚櫃和雪櫃,你會發現其實你能做出的油醋汁款式遠超你的想像。


油醋汁
(1) 基本
(2) 其他選擇
1. 油份
橄欖油 (extra virgin olive oil)
其他可拌沙律的油,芝麻油也可以,味會較濃
- 
2.
意大利香醋(balsamic vinegar)
各式的醋,如蘋果醋、紅酒醋、米醋,甚至中式的醋如鎮江醋
檸檬汁、青檸汁 (更可加少許果皮蓉)
3.
紅糖 (brown sugar)
蜜糖 **、椰糖…
鮮搾果汁或果漿 (如橙、柑、芒果、桃、菠蘿、草莓)
4.
魚露,甚至淡味生抽
 
5. 其他調味
黑胡椒
 

 
油醋汁
(3) 升級版
6. 香料
香草 (新鮮或乾) 、蒜、薑、紅蔥、青蔥
7. 其他
法式芥末 (Dijon mustard) **、日式芥末、辣椒汁 (Tabasco) 、喼汁 (Worcestershire sauce) 、醃菜 (pickles)
 

 ** 加入蜜糖或法式芥末後攪勻會產生乳化作用,使油和其他材料能原全混合

 
當然,所謂的升級版材料可加可不加,但加了之後香味和味道都會有進一步的提升。

以上的材料真的能變出無數油醋汁的配撘,調製時要先用少量的材料去試 (如甜和酸各 1 茶匙,2 茶匙),要記下各樣用料的份量和比例,之後正式調製時便可得心應手。
 
 鮮的蔬菜 +
     新鮮的油醋汁 +
         碎果仁 (原味烤焗)  +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芝士碎
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= 色香味俱全 + 欲罷不能 + 非常滿足
 
 
 

檸啡的驚喜




若你是一個飲齋啡的人,你會否試吓檸啡給你的感覺?

受老公影響,近排間中飲杯檸啡提提神。檸啡即齋啡加人幾片檸檬 (多少隨個人口味,我會戮幾吓令檸檬出味D)

聽落飲齋啡好似好"",飲檸啡好似仲"""" 是因為味道?還是因為驚會“削胃" ? 誰叫你空著肚子飲?其實,檸啡味道近似檸茶。

我不是咖啡迷,但愛咖啡的香。無論咖啡的質量有多好,它的甘味對於我也是苦澀。咖啡經過烘焙,飲過後總覺得整天都渴水,水份似被全抽乾。

朋又間似乎冇人飲檸啡。在 Starbucks Pacific Coffee 叫杯檸啡,有時店員都會問完再問,慌死聽錯。飲檸啡的人真真不多 (聽人講是港式茶餐廳先創出飲檸啡)

初次飲檸啡,的確有驚喜。咖啡的苦澀仍然有,但卻變得順喉,咖啡被檸檬提升了。飲過咖啡後的口渴感覺也減少,口腔舒服多,這些感覺都很明顯。齋啡加入檸檬後,整件事反而變得冇咁 "" 。

老公常幫襯的咖啡連所店知道他的喜好,不用他吩咐店員都會自動波幫他放幾片檸檬在他的齋啡。有天大家閒聊,店員也表示他也只認識另一名客人飲檸啡。那店員因好奇自己也試試檸啡,他對檸啡的感覺也是意外的好。

曾在英文網頁番查多篇有關飲用咖啡加檸檬的文章。得到的結論是似乎飲用檸啡對人體沒有甚麼大不妥。還有,咖啡進入人體後是“勁酸”之物,相反檸檬進入人體後是“勁鹼”之物。檸啡的檸反而中和了咖啡的酸。

飲齋啡的人可多個選擇。當然做甚麼也應適可而止不要過量。

未飲過檸啡又想試的話,切記冇人會將奶加進檸啡,除非你想拉肚子。
 
 

2014年6月19日星期四

不須搓的麵包 (No-knead bread)


我做的雜香草麵包,香噴噴呢!

我很鼓勵人試做麵包,做麵包是一件會令人愛上而且很享受的事。自己做的和從街上買回來的一般麵包是兩碼子的事,級數原全不同,不能相提並論。

很多人都有錯覺以為做麵包很花時間。最需要時間的是發酵,但發酵的時間卻又可長可短,長可達二十四小時,短至兩小時也可以。坊間有很多麵包的食譜,你可配合你的生活模式去選擇。麵團發酵的時候,你做你的,麵團做它該做的,大家互不相干,直至兩小時或二十四小時後再見。

又有人嫌要用手搓麵團麻煩。當然,若你有相當的份量要去準備,你最好擁有一部能攪拌麵團的攪拌器。若只是一般份量,全手動去搓也只會花你十分鐘。

若你那怕只是十分鐘的力也不想花,你便要試試做  no-knead bread

200611月,麵包師 Jim Lahey The New York Times 分享了一個不須搓麵粉,不須任何技巧,但卻能做出媲美大師傅做的麵包的方法。不需要搓”並不代表是“零接觸”,只可說是一個非常省力的方法,用的材料又簡單,你可輕鬆的做,就如 Jim Lahey YouTube 中的示範一樣。

有別於一般麵包直接放進焗爐烤焗,Jim介紹的方法是先將麵團放進一個容量約6 - 8 公升的重身、有蓋鍋內 (如鑄鐵 (cast iron), 搪瓷 (enamel), 耐熱玻璃 (Pyrex) 陶瓷 (ceramic)) 再放進焗爐。“爐中爐” 會產生蒸氣,麵包可以膨脹得更好,之後拿走蓋再焗,麵包便會有漂亮的金黃硬殼,很有鄉村風味。
(我用的只是4公升的鑄鐵鍋,鍋底有 24 cm已很足夠,不過鍋身不夠高,可能會影響了麵包脹高)
 

“不須搓”麵包 (可得一個 磅麵包)
 
材料 :-

3         多用途 (all purpose) 或一般麵包麵粉 (要預備一些用來灑枱面)
¼茶匙      即溶乾酵母 (instant yeast)

茶匙      salt

1 5/8      (1 ½ + 1/8)

玉米粒 (cornmeal) 麥麩 (wheat bran) 作灑面用  



需要用具 :-

1. 一個 6 - 8 公升重身有蓋鍋

2. 一個大碗 ( 3 - 4 公升便足夠)

3. 兩條棉質的毛巾 (不會掉毛屑的那種)

4. 保鮮紙


做法 :-

(注意: 可在 YouTube上看到 Jim 整個過程的示範 )

1.  將所有乾的材料放進大碗 (除了水),先略攪勻。加入水,攪至免強成團,即可停止攪拌。這時的麵團會很粘,而且外貌粗糙,因為根本未原全混合好。用保鮮紙蓋好大碗,讓麵團在室溫20 左右發酵 12 - 18 小時。
(我的麵團發酵了16小時@26)


攪至略成團便可停手


發酵了 16 小時,有很多氣孔呢!

2. 先灑少量麵粉在枱面,將麵團倒出,再灑少量麵粉在麵團面,將麵團四邊接向中心數次。用保鮮紙稍覆蓋麵團,讓麵團放鬆15分鐘。

3. 在毛巾灑上麵粉(或玉米粉),將麵團轉移到毛巾上,再灑麵粉(或玉米粉)在麵團面,用第二條毛巾覆蓋麵團,再發酵 2小時 (至一倍大)
再需要發酵 2小時
4. 預熱焗爐至 230℃,放有蓋鍋入爐一同預熱。預熱後,小心從爐取出鍋,將麵團放進去,平滑面向上。蓋上蓋,焗30分鐘,然後移走蓋,再焗多15 - 30 分鐘,焗至面有焦黃的效果。放麵包在架上待涼。
已焗了 30 分鐘,打開蓋再焗
Jim  no-knead bread 提供了一個我們從來沒有想過的做麵包方法,當我們拳握了這方法以後,麵包的材料便可因個人的需要加減和調配。
有很多氣孔呢!